近日,通過大調研平臺和調研社區(qū),發(fā)起了一場清明假期出行調研,共收得來自全國各地的有效問卷3500余份。問卷經AI自動統(tǒng)計的結果表明,2024年清明假期將迎來春節(jié)之后的第一波出行高峰,預示著民眾對于出行的熱情和期待正在不斷升溫。這一發(fā)現(xiàn)為旅游、交通等相關行業(yè)提供了寶貴的市場參考。
數據顯示,受訪者中,打算離開居住地的廣義出行占比達到75.5%,顯現(xiàn)春日出行的高漲熱情。從年齡看,35歲以下的年輕群體是假期出行的主力,占到了62.2%。
從出行方式來看,自駕游、火車/高鐵、客車、飛機,分別占47.7%、38.6%、5.4%、5.2%。而出行方式的選擇與出行范圍有較強的關聯(lián)性。數據顯示,清明假期中,選擇本市及本省范圍出行的占到了66.6%,省外占32.5%,也有少部分受訪者選擇了國外。
從出行的目的來看,出行游玩占到了63.6%,掃墓兼顧游玩的占到了21.3%,這或與清明節(jié)提前掃墓的傳統(tǒng)習俗有關。而其他受訪者則表示或走親訪友、或購物消費,或遵循傳統(tǒng)習俗,掃墓以告慰親人。
從出行的目的地看,排TOP10的熱門目的地分別為北京、西安、杭州、上海、武漢、成都、重慶、廣州、南京、蘇州等地。從游玩的地方選擇看,景區(qū)依然是大眾出行的首選,占到61.5%,博物館/紀念館、游樂場/動物園等也有一定比例的選擇。從消費意向看,出行客的人均消費在3500元左右。
而對于24.5%不打算出行的受訪者來說,假期太短、想好好休息、出行太堵車和出行地人太多,是大家不愿出行的主要原因。可見趁著短假躺平也是一種很好的放松方式,亦可避免人多車多假期短的“苦行僧”尷尬旅程。
總的來說,清明假期的出行趨勢呈現(xiàn)出多樣化、個性化的特點,同時也為相關行業(yè)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。無論是旅游、交通還是休閑娛樂行業(yè),都可以根據這些調研數據來制定更精準的營銷策略,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推動市場的繁榮發(fā)展。
同時,調研能很好地反映大眾出行行為與心理,精確預測出行人數、出行方式、目的地、消費等,與大數據形成強互補,為地方政府的交通疏導,為航空/鐵路/租車以及文旅/酒店/餐飲/文娛/購物等服務業(yè)提供營銷參考。而躺平一族的商機挖掘亦有較大的想象空間。
來源:艾瑞網